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与癌共舞小助手 于 2017-12-30 23:53 编辑 , t" Q. I/ i9 W
# F+ Q$ I% ]( y9 l$ X# _
癌细胞真能饿死么?
" H/ y& {3 k' X6 b( [& B9 Z4 l
+ [. c3 O/ z& Q
9 T# |: N- u+ f' k) I' C O. Q: I" y6 s
' W3 U5 P% N: \: O# R& \- P6 l7 W
: C. u% h3 t; {9 ], o* _! F相信不少肿瘤病人都曾被告知过患病期间不宜多吃,也不宜吃富含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因为癌细胞是个很能吃的怪物”,健康细胞争食不过它们,所食营养大部分被它们吸收后,肿瘤就会生长得更快。
- j. O( F$ M% B& \; D4 A4 h/ `# Z3 J" t4 @8 l) B$ f- A4 `5 w
正是基于这种典型的“直觉思维”(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很多患者家属提倡病人少吃、少营养,企图通过“饿死”癌细胞来防止肿瘤生长。! l6 Z! @! p% R" g4 s; k" F
, q1 A J- |: W: [7 \5 {是不是看似很有道理?然而如果你当真,那可就输了!/ X' q w" Y& M/ X
2 ]5 I5 E' g0 H& q2 N) q
“肿瘤细胞能饿死”就像所谓的“酸性体质易患癌”一样,都是谣言。: N! T5 ? _2 t2 u8 v2 I
& @) p! u& s: J4 n6 U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揭露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正本清源,扒一扒这个伪科学命题是怎么来的。9 E& b7 E9 G. y% d6 g
, Z2 i/ x% T8 t: n% h
“饿死癌细胞”
) h$ B" E7 p6 h) K
4 O$ e% g. V Q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朱达·福克曼博士就发现,癌细胞要想长成对生命有威胁的“块头”,就必须依赖血液提供营养。为此,癌细胞与附近的毛细血管相接,从而从血液中获取供其“疯长”的给养。如果想办法“勒死”癌细胞周围的血管,癌细胞就会因得不到营养而被活活“饿死”。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饿死癌细胞”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1]。* o P; E0 H) P) E: O
- ]1 I0 R" \& _
5 n2 f+ C0 G! w( f& B) {$ R% `; \ s8 n, i
当然,随着此理论不断完善和医学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阻断癌细胞血供的药物和治疗方式被发现,例如血管抑制剂类的靶向药物,肝癌的介入栓塞化疗(通过将肝动脉堵塞,让供肝癌的血液减少来控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使其因缺乏营养而死亡)等。
1 m/ \) i4 K! m# L* y2 G, |
4 q6 v2 W4 x4 y8 X R2007年,英国牛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又发现一种“饿死癌细胞”的方法,他们展示了一项实验室研究结果:使用核糖核酸RNA分子来直接影响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实现“突变”。这种酶是刺激癌症细胞迅速扩散的基本物质,当它的基因实现“突变”后,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将因缺乏基本化学物质胸腺嘧啶而被“饿死”,同时还可以阻止新生癌细胞[2]。此项研究成果发布后,新闻媒体再次以“饿死”癌细胞为题报道此事[3]。' Y9 j7 C1 f; U f! K$ c# Y
: i% g f* r8 E, F! k" G9 o9 q, }4 ~5 V( A
在中国,2012年起,拥有30年临床经验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科医生晁明和胡汛团队合作,投入到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新型疗法研究中,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4],简称“TILA-TACE”。1 O% ]4 f( x) z/ H3 Q, u
5 U: f5 B0 b/ U, n+ K8 n' J7 k
. l% N6 V. F+ n& @6 u9 o
这位是胡汛教授~
0 C5 o* }; h( i1 u, ?$ @
7 |# r } P X% R这里有一个问题要引起大家注意:“TILA-TACE”是在传统化学栓塞术(TACE)的基础上,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配合,在这里小苏打其实是“配角”,主角还是TACE疗法,所以单纯口服或者静滴碳酸氢钠(小苏打)不能用于治疗肝癌。+ n$ ]+ D5 H& E3 p' `/ Q
, E$ ], y) P2 S: p% f9 b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ELIFE》上,得到了国际著名肿瘤学者的肯定。当时国内的新闻媒体为了博取眼球,直接以“小苏打可以饿死癌细胞”等字眼为标题报道此事,导致小苏打一时之间成为神药,引发哄抢,甚至到现在仍能零星听到服用小苏打可以“饿死癌细胞”的说法。* U5 a' C# T% F3 U4 U
" H$ A! ~( ~; J# s+ g2014年6月5日,清华大学宣布该校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5]。
( X, Z, D3 Q3 P S* i5 l& }% d8 ^( M6 _- O+ x, o5 M
& ]! F# J. {8 W6 B6 z
美女教授颜宁~
* C4 j9 Q* o$ D' B! v' E# t; R% h( L/ d& Y
癌细胞要生存,需要依赖葡萄糖作为其“口粮”,而由于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不到普通细胞的15%,所以癌细胞就需要比正常细胞摄入更多的葡萄糖,也就需要通过负载更多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来完成葡萄糖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因此,如能研究清楚转运蛋白GLUT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就有可能通过调控它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既可以增加正常细胞内葡萄糖供应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又可能通过特异地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标。
* g0 r' |9 t, g+ L
0 O8 k# i+ i& K9 @8 B9 L3 C: |本应是人人拍手称道的重大研究,却因为报道此事的众多媒体以清华教授发现癌细胞可以“饿死”等为噱头,希望增加关注度和点击量,甚至一些“江湖”著名的专家教授以此为依据,到处宣扬“少吃少营养、饿死癌细胞”这个已被偷梁换柱的理论。最后,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不得不出面辟谣,此“饿死”非彼“饿死”[6]。 / `6 B7 c5 B/ G# U
% v% p7 Q0 h3 q
% ?( V' v$ A8 _. ^$ ^
快吃口东西压压惊!
1 J. C! [+ u9 O8 e6 ^
0 {4 C6 o. \- b/ `7 X" V看到这里是不是反应过来了?其实所谓的“饿死癌细胞”是指通过科学地对癌细胞内部运行机制的研究,使用药物或施与手术阻断人体对癌细胞的供给,阻碍肿瘤的生长,并不是普通大众直观所理解的减少进食或进食低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来饿死癌细胞。“饿死”癌细胞只是研究者和报道者为了让普通老百姓更好的理解医学研究,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并不是让病人减少饮食和营养来“以饿制恶”。' W$ s* ?: y0 C5 e# q
$ R8 I8 A) ^3 K
相反的是,欧美专业营养协会发布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充足营养摄入能促进肿瘤的生长。”
5 C. p" ^1 x7 j; s" |7 g0 ~1 F" G5 C5 C% e8 U1 {* ]
同时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中晚期肿瘤患者通常具有消瘦、乏力等前期或中期恶病质表现,如果病人不吃或少吃高蛋白食物,造成免疫力低下,引发感染、出血等症状,更会加重恶病质情况,严重的可能进展到恶病质不可逆期,进而危及生命。
6 U% t7 c- J5 Q o! U. p, F, d) C1 i Q
1 D! ~- k# N$ Y3 D6 D所以不要再想着不吃不喝来饿死癌细胞了。' ^# _) h% @( s& S2 y
8 M# H( [* F. p$ x( T: J
不吃不喝的结果首先应该是饿死人。
- q( q5 M5 S3 m' X7 H& ?* j( k( E9 {, C. ^1 {5 s+ o% \0 ]$ q0 y
治疗肿瘤一半靠药力,一半靠自身免疫力。自身免疫力如何提高,在饮食方面就是要均衡的营养,即高蛋白低糖,多粗粮,多绿色蔬果。营养充足、吃得好的病人不仅自身免疫力强、少感染、少住院,生活质量高,还能更好地耐受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同时治疗效果会更好,恢复也更快。
& A" ]- A; `4 C9 F6 ~- Y$ d l8 C4 v
4 h. _/ W. F4 q& O! R# @如果患者无法通过正常方式进食(如脑部肿瘤压迫导致吞咽困难)或热量消耗过大(如长时间感染发热),则需要完全依赖或辅助以肠内或肠外营养。尤其是以营养液为载体的肠内营养,对患者保障营养摄入和维持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1 l1 }( O0 P- ~/ q& @
' m/ o- a9 X* n, n; a1 l
% I' X7 [5 G+ O2 O- q* o2 R2 Q肠内营养液看上去就像一杯豆奶~但有的味道很黑暗(反正很多患者是经胃管服用,就省了调味的麻烦),有的则口味宜人,适合口服。 1 a: C, @- Z, M% i; U" O* d Y/ d
/ n) W: Z6 Y6 |: Z) [
言归正传,说了这么多,就是请大家不要盲目相信民间的各种传言和无良媒体的跟风报道,更不要成为这些谣言的传播者,用科学的眼光去探索和发现肿瘤康复之路。
5 p$ \# o6 {5 G) \4 S# @. e
, [! B, A+ v6 d* a; L. A' F参考文献2 O ?) W2 C4 N) E9 @, {
8 ~( l2 o) [4 h1 c5 [[1] 参见财富中文网,“生物技术又一次飞跃:一颗新星诞生了”.Erick Schonfeld . 1997年04月05日
% D5 P5 W# E5 b' s. V# [! H[2]Repression of the human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by a non-coding interfering transcript. 《Nature》 2007.445(7128):666-70
# g6 w0 A2 y. o7 ~( o4 `[3] 参见《独立报》,英国. 2007年1月22日& Z1 ~2 C7 n5 R4 j( s& }. F
[4] “胡汛教授:我们只是报告了这么一种现象”,新健康. 2016年09月30日& y- L0 I9 A0 g$ z$ I% T" Y- G
[5] “清华颜宁研究组取得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大突破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新清华. 2014年6月13日第001版。8 {% e8 E. T" I5 }* K
[6] “饿死癌细胞?那还只是个传说!”,中国青年报. 2014年06月18日第11 版。
7 j U& [5 H/ ~0 m7 m! z s( Z2 ^% d# I0 p5 ^
* Y, r6 d2 p# O9 b"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