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母亲晚期肺腺癌抗癌经历

[复制链接]
23702 47 sun32467 发表于 2013-5-16 09:05:47 |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6 11: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新余
【JCO】提高豆类摄入延长肺癌女性生存

近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在线发表了一项纵向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海女性健康研究中,每日食用豆类少的肺癌女性死于肺癌的风险大于终身食用亚洲主食平均水平或较高者。女性肺癌诊断前食用豆类食品可能对疾病转归有有利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

研究中包括7.4万例的同一上海女性队列,其中有440例肺癌患者,收集到301例有关于肿瘤分期及治疗的信息。正如预期,在亚洲人群中,大多数肺癌女性(92%)从未吸烟。诊断癌症时的平均年龄为66.3岁。

研究者们用过一份食品摄入频率问卷(涵盖了豆奶、豆腐、炸豆腐、干豆腐、新鲜毛豆、豆干、豆芽及其他豆制品)评估了豆类膳食摄入量。豆类食品平均摄入量(每日干重)为18.0g/d,豆类蛋白平均摄入量为8.8g/d。豆类食品摄入量与患者特征(如诊断时的年龄、吸烟、肥胖、肺癌家族史、肿瘤分期、治疗方案或基线饮食评估与疾病诊断的间隔时间)无关。

在这项研究中,癌症诊断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在随访期间,440名女性中的318名死亡;301名(94.7%)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癌,17名女性死亡则为其他原因。

与豆类摄入量第50个百分位数(中位数)相比,充分调整后的第10,第30,第70,第90百分位数的摄入量人群的总死亡率风险比分别为:1.81(95%CI,1.26-2.59),1.25(95%CI,1.09-1.42),0.88(95%CI,0.80-0.97),0.89(95%CI,0.68-1.16)。

在301名肺癌女性中,与豆类摄入量位于第50个百分位数(中位数)者相比,豆类摄入量位于第10个百分位数者死于肺癌的风险增加81%。相反,与豆类摄入量位于第50个百分位数者相比,豆类摄入量位于第90个百分位数的女性死亡风险将降低11%(总体显著性的P值为0.004)。在校正各种因素(包括肿瘤分期与治疗)后,上述效应仍然存在。

实际上,在这个含有7.4万名女性的上海队列中有440例肺癌患者,但只有301例有关于肿瘤分期及治疗的信息。这440名女性的风险比较上面报告的301名女性要小。例如,在440名肺癌女性中,与豆类摄入量位于第50个百分位数(中位数)者相比,豆类摄入量位于第10个百分位数者死于肺癌的风险增加44%。在301名女性中,则增加程度要大得多(81%)。然而,尽管效应大小各异,但是支持豆类可能具有保护效应的证据都是肯定的。

作者及专家观点:

研究主要作者:GongYang教授(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

2012年,Yang教授和同事发现,在包括7.4万例的同一上海女性队列中,与大量摄入豆类食品相关的偶发肺癌风险大约降低40%。因此,使用豆类不但可以预防而且可以改变肺癌的病程。GongYang教授表示。“简言之,豆类可能有调节疾病的效应。”

Yang教授指出:新的证据表明,女性的性激素对肺癌生存存在不利影响。这些证据包括WHI(妇女健康倡议)已经公开的数据。研究显示,雌激素加孕激素治疗可显著增加肺癌所致死亡的风险。“植物性雌激素,例如主要见于豆类食物的异黄酮,可作为天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因此,豆类可与女性的耐药性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作者们解释说。豆类可能会占据这些受体,使他们无法被人体的雌激素所刺激。当然,还需要更多流行病学研究以证实这些结果。

ASCO发言人:JyotiPatel教授(芝加哥西北大学 为该研究提供了独立评论)

Patel教授说“豆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他莫昔芬等药物相似,这是首次有科学证据证明豆类对肺癌生存有有利影响“。她说“该研究是众多寻找肺癌“激素线索”研究的一部分,这真的很令人兴奋”。

在这项研究中,301名受到保护最大的肺癌女性食用的豆类量(>20g/d)“并非很多。”Patel教授说。“但是您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吃那么多。”她补充说,特别提到了西方人(西方人很少将豆类纳入到饮食当中)。美国人食用的豆类量往往是该研究认为的低水平量(≤12g/d),Patel教授解释说该研究的结果“可能更适用于”亚洲国家。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19 15: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
马上又是两个月后的检查了。易瑞沙4个月了,先看看肿标,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情况。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0: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sun32467 于 2013-6-27 10:55 编辑

服用易瑞沙4个月后,6月25日血液检查结果出来了,除了肝功能出现偏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3  5~4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54 8~40;乳酸脱氢酶 221  135~214;r-谷氨酰基转移酶 221  135-214)。之前一直吃保健的GNC水飞蓟,跟医生商量后改为药用的利佳隆水飞蓟宾素。
下个月检查一下看看是否还会出现肝功的情况。
这个月检查的其它指标正常,但饮食上还需要增强补血的食物。
NSE  14.15(0-18); CEA 2.41(0-5);  CA125  14.54(0-35);cyfra21-1 2.25(0-3.3);SCC 0.6(0-1.5)
4月25检查的结果:
肿瘤标志物:NSE:15.60(2月底是14.90);CEA:1.89(2月底是8.47);CA125:20.86(2月底是23.13);细胞角质素片段19:1.94(2月底是3.07);SCC:0.6(2月底是0.7)。
这几个指标还是不敏感。这次犯了个错误,开完血液检查单后没有注意内容,结果153和199没有检测。虽然肿标不敏感,但也做参考,寻找一点规律吧。
下个月要系统检查心脏和肝功情况。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1: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sun32467 于 2013-7-10 09:57 编辑

从7月份开始,易瑞沙、中药吃6天停1天;
阿司匹林3天1粒。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1: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sun32467 于 2013-7-10 09:52 编辑

QQ群的资料汇总:
一、2992类药物:
1、2992的特点:对野生型egfr的作用比易、特强,对her2的效果强,对t790m有一定效果;但2992对脑部效果差,2992联爱必妥的方案,组内有几个脑转,对付790的有效率35%。
2、PF299804:PF299804(EGFR抑制剂) ,产品英文名: Dacomitinib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期临床的研究中,研究者证实在45名存在EGFR外显因子19或21敏感性突变的患者中,有75.6%的患者治疗出现了部分反应,平均无进展期18.2个月,并且在1年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6.5%。
3、299804太阳家吃时鼻处,百多邦可以对付。
4、HM781-36B是2992,299804的加强版,目前2期临床;
5、2992耐药后的方法:
(1)药厂推荐2992联紫杉醇;
(2)化疗;
(3)1686或4002;
(4)2992联bkm120。
二、4002/1686/CNX2006类药物
1、4002和1686目前对付T790M突变是最好的;
2、4002的特点是对野生型的无效,对EGFR21突变合并790突变的病人效果最好,对19突变合并790的效果次之,对T790M的效果很强,对her2的病人基本无效,副作用很小;
3、4002耐药后可以考虑1686联合Pi3k药(bkm120)或者mek药。
4、4002的用量为1686用量的25%,每天300~400mg左右;
5、CNX-2006(1686前驱体药物):比4002强的多,对原生突变比易也强很多,能对付T790M突变和EMT。EMT是新耐药机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目前该药还未进入临床,只是动物实验,对19突变是易瑞沙的4倍,对21突变是易瑞沙的3倍多,对T790M差不多是1686的5倍。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5: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QQ群资料汇总:
Phase I, dose-escalation study of BKM120, an oral pan-Class I PI3K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Bendell JC, Rodon J, Burris HA, de Jonge M, Verweij J, Birle D, Demanse D, De Buck SS, Ru QC, Peters M, Goldbrunner M, Baselga J.
Source
Sarah Cannon Research Institute, Nashville, TN, USA.

Abstract
PURPOSE:
This phase I dose-escalation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aximum-tolerated dose (MTD), safety, preliminary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s (PK),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BKM120, a potent and highly specific oral pan-Class I PI3K inhibitor.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received daily BKM120 12.5 to 150 mg. Dose escalation was guided by a Bayesia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ith overdose control. Assessments included archival tumor molecular status, response by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racer uptake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DG-PET]), fasting plasma C-peptide, and phosphorylated ribosomal protein S6 (pS6) in skin biopsies.
RESULTS:
Overall, treatment was well tolerated. Dose-limiting toxicities were grade 2 mood alteration (80 mg), grade 3 epigastralgia, grade 3 rash, grade 2 and grade 3 mood alteration (100 mg), and two grade 4 hyperglycemia (150 mg). The MTD was 100 mg/d. Frequent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cluded rash, hyperglycemia, diarrhea, anorexia, and mood alteration (37% each); nausea (31%); fatigue (26%); pruritus (23%); and mucositis (23%). BKM120 demonstrated rapid absorption, half-life of ~40 hours, ~three-fold steady-state accumulation, dose-proportional exposure, and moderate interpatient variability. One patient demonstrated a confirmed partial respons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even patients (20%) were on study for ≥ 8 months. BKM120 demonstrated dose-dependent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on [(18)F]FDG-PET, fasting C-peptid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S6. No significant trends were seen to correlate tumor molecular alterations with clinical activity.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feasibility and proof-of-concept of class I PI3K inhibi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s. BKM120, at the MTD of 100 mg/d, is safe and well tolerated, with a favorable PK profile, clear evidence of target inhibition,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Bkm120:bkm这个药对一部分的790和met有效,能治疗脑转,要联egfr类的药,有相当多的肺癌脑转是PI3K突变
建议用50mg的最低量,换算成盐是55mg每天,上限是80mg每天(吃5天停2天)。
当主药,就是得PI3k或pten突变;19%有效率;
肺腺癌病人中PI3K的突变率是2%,扩增率是6-19%,PTEN突变率是1%,缺失率是77%
(1)鳞癌
(2)kras突变可能有用
(3)HGF过表达导致的EGFR耐药
(4)HER2突变或者扩增的肺癌或者乳腺癌病人,其应用BIBW2992或者PF00299804等Her2 TKI耐药后,可以联合BKM120。
(5)对于T790M或者cMet扩增导致的EGFR耐药病人,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EGFR TKI联合BKM120有一定效果。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5: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sun32467 于 2013-6-27 15:49 编辑

http://www.novartisoncology.us/research/pipeline/bkm120.jsp
诺华网站,BEZ235, BKM120 AND BYL719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sun32467 于 2013-6-27 16:01 编辑

肺癌骨转移治疗:
    骨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和鳞癌。骨转移的病灶以多发为主。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

    肺癌骨转移以腺癌为主,又常侵犯肋骨及胸椎。其原因可能与腺癌多发生于肺的周边,易造成直接侵犯而累及肋骨及胸椎。另外,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到达骨骼,也易在含红骨髓的躯干骨生长和繁殖,而较少在含黄骨髓的四肢长骨生长。

    肺癌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破坏,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少数腺癌可表现为成骨性破坏。病人中,86%为溶骨性破坏,6.9%为成骨性破坏,6.9%为混合性破坏。原发性肺癌并发高钙血症的发生率为26%。癌患者的高钙血症主要并非由于骨转移所致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大引起骨骼中钙进入细胞外液所致,可能是由肿瘤所分泌的PTHrP等所致,与骨转移无关。因而在伴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中,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并不高。

    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为30%-40%,1年生存率为40%-50%,中位生存时间为6-10月,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发病病因为肺癌细胞转移到骨释放出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基本治疗目标 1.缓解疼痛,恢复功能;2.预防或延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有效的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项(这几种治疗均可治疗骨转移、治疗和预防骨转移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同时提高生存质量):

    ① 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

    ② 手术治疗;

    ③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内照射治疗);

    ④ 镇痛治疗;

    ⑤ 双膦酸盐治疗。

    肺癌骨转移中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一、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引起的病理性骨折

    1. 唑来膦酸能有效预防或延缓肺癌骨转移(包括溶骨和成骨)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2. 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的SRE,推荐静脉注射唑来膦酸钠4mg(15分钟),每3-4周重复1次。

    二、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恶性肿瘤高钙血症(HCM):对由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推荐使用双膦酸盐。

    三、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1.对由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骨痛,建议使用双膦酸盐,也可以和止痛药、化疗、放射治疗合并使用。

    2.对严重骨痛病例可考虑试用伊班膦酸负荷剂量治疗。

    3.同时也应强调:双膦酸盐不能取代现有标准的骨转移疼痛治疗。
累计签到:12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sun32467  初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3-6-27 16: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双膦酸盐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指引
作者:张力 教授  指导:孙燕 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简介: 前言 肺癌骨转移概述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1. 双膦酸盐治疗骨并发症 2.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3. 治疗肺 ...
关键字:双膦酸盐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指引
   前言
      肺癌骨转移概述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1. 双膦酸盐治疗骨并发症
        2.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3.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4. 生化指标
        5.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监测
        6. 治疗间期
      前言
      实体瘤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已经越来越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针对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的治疗指南,骨转移在NCCN前列腺癌的指南中也已正式发表,但是并没有针对肺癌骨转移临床治疗指南。虽然在原则上肺癌可以参照相关实体瘤骨转移的指南,但是由于肺癌本身的特殊性,存在一些应用上的差异。本共识的目的希望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基于目前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研究数据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照相关指南(共识)的制定,本共识的产生将遵循以下原则:
      l 多学科的专家参与:肿瘤内科、肿瘤放射、肿瘤外科、生物统计、医药界代表等;
      l 通过复习公开发表的文献(到2006年12月为止)和药厂提供的处方资料起草;
      l 根据文献或资料的可信等级确定本共识;
      l 对现有资料不足但临床意义较大的问题采用“专家共识”的方法解决。
      证据可信等级遵循:
水平        证据类型
I        对多个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多个随机对照研究(High Power)
II        至少一个严格设计临床研究、多个随机对照研究(Low Power)
III        设计较好的非随机临床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配对研究
IV        历史对照研究、相关性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等
V        病例报告

      推荐的级别遵循:
等级        推荐级别
A        I 类证据、多个一致性II、III、IV类证据
B        II、III、IV类证据且结果多一致
C        II、III、IV类证据但结果相矛盾

      肺癌骨转移概述
      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30%~40%
      预后:1年存活率为40%~50%;
      中位生存时间: 6~10月
      分类:溶骨性, 成骨性, 混合性
      病因:肺癌细胞转移到骨释放出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肺癌病人推荐病人进行以下的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1.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扫描检查
      2.对有条件的病人可以考虑推荐PET-CT,对有症状但PET-CT阴性的患者再行ECT检查
      3.X线/CT/MRI检查
      4.患者还应该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肌酐、电解质、肝功能、血清钙等生化指标检查
      证据级别:II  推荐级别:B
      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研究:
      Ichinose等对早期(I 期和II 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发现,对所有病人常规进行骨ECT检查对无症状(骨痛)的病人骨转移的诊断率提高不超过3%,94%的病人因骨转移而ECT扫描阳性(真阳性)者都有骨痛症状或血清学指标的升高1。所以多个肺癌分期指南中均推荐当临床出现高钙血症、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病理性骨折或骨痛者应进行ECT检查2-3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的敏感性高(62%-89%)但特异性较差,假阳性率为40%左右4。临床上主要用于骨转移癌的筛查,还可以帮助确认转移的范围和转移灶数量,但单纯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阳性不能确诊,还需对ECT阳性的部位进行X线、CT或MRI检查确认,上述影像学检查之一阳性方能诊断。有大约1/3的患者出现骨转移但是不伴有骨痛,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定期进行X线/CT/MRI筛查。
      Schirrmeister等报道,53例小细胞肺癌或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前瞻性进行了平面骨扫描显像(BS)、脊柱SPECT和18F PET5。MRI和所有其他显影方法,以及临床病程均作为对照法。BS联合或不联合SPECT和18F PET 进行了比较,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5点表分析12例患者出现BM。BS产生6个假阴性, SPECT产生1个假阴性,18F PET没有产生假阴性。ROC曲线下面积:BS为0.779,SPECT为0.944,18F PET为0.993。18F PET ROC曲线下面积和BS补充与SPECT无明显差异,两种显影技术较平面BS明显精确。该研究的结果建议,在对具有转移性骨病风险的肺癌患者中采用至少一种显影技术。18F PET可使全身显影变成单一的检测,但价格较昂贵同时不易进行。我们进行的研究联合使用BS和SPECT,在不明确的病灶采用MRI补充,是一种可操作性和价效较高的策略。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骨转移的基本治疗目标
      1. 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2. 预防或延缓骨骼并发症(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的发生
      证据级别:专家共识  推荐级别:专家共识
      l 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项:(这几种治疗均可治疗骨转移、治疗和预防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生存质量。)
        1. 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
        2. 手术治疗
        3.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内照射治疗)
        4. 镇痛治疗
        5. 双膦酸盐治疗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治疗指引
      1. 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SRE)
        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
        1. 唑来膦酸能有效预防或延缓肺癌骨转移(包括溶骨和成骨)引起的骨骼并发症的发生。
        2. 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推荐静脉注射唑来膦酸钠4mg(15分钟),每3~4周重复一次。
        证据级别:II  推荐级别:B
      唑来膦酸治疗NSCLC骨转移的III 期临床研究(011研究6)
      本研究是一项国际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目的是评估唑来膦酸4mg与抗癌治疗联合使用在治疗肺癌、肾癌等实体瘤(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骼并发症的疗效。
      患者(N=773)被随机分组,接受唑来膦酸(择泰®)4毫克(n=257)或8毫克(n=266)或者安慰剂(n=250)治疗,每3周给药一次,每次输注5分钟,共进行9个月(患者同时每日补充500毫克钙和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随食物一起摄入,以预防低钙血症)。
      根据进入研究时肿瘤的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与其他实体肿瘤)进行患者分层,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50%,肾癌占10%,小细胞肺癌占8%;本研究接受唑来膦酸4mg组的257名患者中肺癌134名(52.1%),其他恶性肿瘤123名(47.9%);对照组肺癌患者占52.0%,其他恶性肿瘤占48.0%。
有196名患者完成了9个月的核心研究阶段,其中101名患者选择继续进行研究(扩展研究阶段)。在这些参加扩展期研究的患者中,唑来膦酸4毫克,8毫克和安慰剂组分别有23.5%,31.3%和22.9%的患者完成了共21个月的研究。
      (注:在所有患者都纳入研究后,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发现接受8毫克唑来膦酸治疗的一部分患者有血肌酐水平的升高。因此,通过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输注时间由5分钟延长至15分钟,输注量由50毫升增至100毫升,8毫克唑来膦酸减至4毫克(以后这一组就被称为8/4毫克组)。这一组不包括在疗效分析之内。)
      本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为9个月内至少出现一处骨骼并发症的病人的比例,骨骼并发症的定义为: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骨放射治疗、骨科手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高血钙(Hypercalcemia of malignancy, HCM)并没有被列入骨骼并发症的定义。主要原因是研究者认为:唑来磷酸治疗HCM的作用已经被另一临床研究所证实。但由于HCM被认为是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以研究者把分析比较9个月内至少出现一处骨骼并发症(加或不加HCM)的患者比例列为评价唑来磷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引起的SRE作用的次要指标;本研究其他次要评价指标还包括:至首次出现第一次SRE 的时间,骨骼并发症发病率 (Skeletal Morbidity Rate, SMR, 定义为:SRE数目/年)等。
      发生不良反应和死亡是最常见的中断研究的原因,无论在核心研究阶段还是扩展研究阶段,各组中断研究的患者人数接近。
      在分析所有骨骼并发症(包括HCM)时,唑来膦酸4mg较安慰剂显著减少;9个月内发生1次SRE的患者比例(38% vs. 47%;P=0.039);唑来膦酸4mg组与安慰剂组主要终点(不包括HCM)的对比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8% vs. 44%;P=0.127)。最常见的SRE为骨放疗和病理性骨折。在所有事件类型中均观察到治疗利益。尤其是唑来膦酸4mg组没有患者产生HCM,而在安慰剂组则有8例(3%;P=0.004)。
      唑来膦酸较安慰剂显著延长至首次SRE的中位时间达2个月以上。唑来膦酸4mg组的至首次SRE(不包括HCM)的中位时间为230天,安慰剂组为163天(P=0.023);包括HCM的中位时间为230天比155天(P=0 .007)。研究未收集每一项SRE的至首次事件的中位时间,但唑来膦酸4mg组至首次病理性骨折的时间显著长于安慰剂组(四分位数为238天 vs. 161 天;P=0.031)。同样,4mg组至首次椎体骨折以及放疗的时间也显著长于安慰剂组(P=0.05)。由于本研究中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大约6个月),因此在至首次SRE时间分析中,死亡也被作为事件之一。结果与既往报道相似:唑来膦酸4mg组的至首次事件的中位时间(不包括HCM,包括死亡)为136天,安慰剂组为93天(P=0.039)。
      唑来膦酸4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显著降低发生骨相关事件的风险31%(包括HCM,风险比=0.693; 95% CI=0.542, 0.886;P = 0.003);非小细胞肺癌降低32%;RCC降低58%——从多事件分析的角度显示所有研究终点的证据均显示唑来膦酸可以带来临床利益。
(返回)
      2.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HCM)
      对由肺癌骨转移所致的高血钙,推荐使用双膦酸盐。
      证据级别:II  推荐级别:B
      证据1:回顾性分析95篇文献显示7:治疗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双膦酸盐优于对照组。   
      Ross等在2003年发表的对1966~2001年间95篇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这些研究的目标人群为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高血钙患者,绝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双膦酸盐可以降低骨骼相关事件的发生比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