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1)(凌志军)---转帖

[复制链接]
31025 49 susan 发表于 2012-10-12 17:59:14 |
为妈妈祈福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2-10-17 12: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期待啊,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文字!
大都会  高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2-10-17 17: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我们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深有同感!被你的精彩文笔所感动而产生共鸣!期待继续。
zhenyizhai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2-10-17 2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真诚地感谢您花费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大的精力与我们交流您的治病经历,您让更多的人理智,勇敢地面对自己或亲人的疾病。面对父亲的病,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的我们,完全听从医生安排,看到您的文章,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懂得找正确方向。期待您继续发帖!
zhenyizhai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2-10-17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天津
真诚地感谢您花费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大的精力与我们交流您的治病经历,您让更多的人理智,勇敢地面对自己或亲人的疾病。面对父亲的病,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的我们,完全听从医生安排,看到您的文章,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懂得找正确方向。期待您继续发帖!
yujiaogu01  初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2-10-17 2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广州
楼主写得很真切,很贴切,等你的下文!
susan  初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2-10-18 09: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东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11c77d01013xth.html$ @; i% e( i$ Z$ I

# O$ V4 V/ u. K仅仅高兴了不到一天—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12)(2012-10-18 08:52:20)转载▼标签: 杂谈  3 D2 K& y( N8 C+ y1 N
    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意识到,不听医生劝告,会让你承担起更大的精神负担。( d; A, [, Z, P$ K8 V
3 W* d% c) x5 y, {
    我们共同做出“暂缓手术,密切观察”的决定,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全家人每天都在担忧“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机”――这正是来自医生的最吓人的警告。; F) {+ V5 n; j0 _3 }

- X" {# K+ l0 [+ Q    晓东依然锲而不舍地追踪会诊结果。妹妹也想利用她在北京的短暂日子再为我做些事。她们二人每天早出晚归,分秒必争地拜访京城名医。
! J1 l( F* O4 u
9 G4 j3 Q. ?1 K8 y* c    我独自躺在床上,闭目朝天,想象着哪一天她们能够带回一个惊喜,表明所有这些原来都是一场虚惊。
5 z0 p; g- h0 [0 C* i8 F: s* a  c
    可惜没有!没有一个可以让人乐观的消息!/ V) j' N* K0 t
" b* n; t: t( O
    就像上海的专家一样,北京的专家们坚持着“一边倒”的预言――“肺癌,脑转移”。他们或者委婉含蓄或者直截了当,其间全都包含着最明确的信息:死亡离我越来越近,伸手可及。  G9 \% X4 p/ v: |

9 S( x0 t  T5 e# E# Q    这天晚上我们忽然得到消息,上海华山医院的周良辅大夫来到北京,下榻在东郊的二十一世纪饭店。晓东立即把电话打将过去。这些天她已经走投无路,就像一个垂死的溺水者,只要看到一根稻草就拼命伸手去抓,所以根本顾不得已是深夜。
4 O, b2 S5 T3 y! `& G2 P5 j4 ^. p1 N4 ]; n9 e& j. {
    好在周良辅大夫并不介意,他还记得正月初四上海会诊时他的诊断意见。在知道我们已按他的建议完成“波谱检查”后,他立即同意次日为我再做一次诊断。  ]$ F" i" y$ R

5 x& c8 a- `/ n    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至少晓东和妹妹是怀着这样的念头出门的。
5 A: J' s! N) F# g* x
8 ?7 S4 g" G2 \/ i/ ^    我独自一人在家等待,心中默想周大夫在那胶片上面指指点点的样子。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我已不再相信会有奇迹发生,只希望她们能够早点回家。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我只盼能有更多时间和亲人在一起。
  v1 e0 A9 t; z6 X, [( m: Z' g, M" F- N5 W- X& @
    窗外天色渐暗,屋里一片混沌。小分队终于回来了,踏着一阵异常急促的脚步声。我用力直起上身,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却模模糊糊地看到妹妹冲进门来,朝我张开双臂。" k5 W) B8 t7 S& N7 J
" C  G2 t9 K' O. u
    “好消息……”她紧紧抱住了我,激动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在我从小到大的全部记忆里,妹妹还从来没有和我拥抱过。
/ j7 ~* t1 O# ~! N% A: b1 L) s, o) A9 I- N
    晓东在她身后,满脸泛着红光。多少天来,光彩第一次回到她的脸上。- L2 \  J% H5 u( w4 x% t* {

8 A/ X4 j! |1 Z9 m    两人争先恐后叙述事情经过,我很快明白了其中原委:周良辅大夫推翻了自己早先认为是“脑转移瘤”的诊断。他在仔细分析了“频谱”扫描胶片之后,居然有了一个新结论:颅内病灶不像是肿瘤。它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的炎症!2 D  G, }1 t% g# U7 O/ T3 O' |

  g: n& [" {! n; Q, f- ?9 a    “当然,一切仍是判断。”他对她们说,“这个检查有80%的可靠性”。3 g2 o3 q! I* v* a

1 z5 K6 L/ _  {    “可是我们在北京看的医生,不是看不懂,就是看不起。”晓东说。
! K' }6 R9 Q2 H
  ?. l' Y' M" u. ^& [: G. @. a    周大夫笑着解释,这是个新的技术,的确还没有广泛使用。最后,他非常肯定地说:“现在不必做任何治疗。再观察一个月。重新做核磁共振。”# A( A: \: x4 o, z
. Z& x' W0 M8 h3 i1 _! ^
    我意识到这是西医专家第一次传达给我们一个乐观信息,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暂缓手术,继续观察――第一次获得医生的首肯。% H: ?# q% C* a" p: V1 ]

4 k, f" ^- r5 \* s    我服了。不是因为终于听到了自己愿意听的话,而是因为周良辅这个人!资历、经验和名望并没有妨碍这个医学权威紧跟技术的进步。还有更重要的,他在努力帮助病人寻找新的证据,又在事实面前迅速修正自己的结论!4 g* H/ l, k  M: O5 D

, X2 @7 V& H5 L6 b/ a    与此同时我还联想到妹妹该有多么开心。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她用仅仅一夜功夫得出的结论,居然和一个顶级专家不谋而合。5 A/ S( {, c- H- Y9 f

  B$ l. S0 {% Z+ o    我们全都大松一口气。尽管如此,我还是告诉自己,千万不可过分乐观,尤其不能认为自己已经转危为安。我们只能庆幸迄今为止没犯错误,同时也更加相信,疾病猝然降临之时,不恐惧、不惊慌、不盲目跟从医生的指挥棒到处乱撞,比任何灵丹妙药都重要。
) L. F% _  E$ c) n8 z5 e( l5 ^* q$ o
    可惜才过了20个小时,周良辅大夫的乐观判断就遭到挑战。" `+ R) Z( @& G: Q
: H9 c3 w) v8 C7 D
    “波谱检查在恶性肿瘤确诊方面的意义没有那么大。”黄峰平大夫针对周良辅的诊断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5 Q% ?3 M) j4 n
% d9 o% |% S- h& x- J" u    黄大夫是个既温和又耐心的中年人,同时还是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单就行政序列来说,他是周的上级。那几天他携带着一个密集的会议日程来到北京。晓东见缝插针找上门去。他的态度友善,对待病人不厌其烦,说出话来既专业又严谨,还总是浅显易懂,条理分明,所以他的看法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
3 @3 v0 |, @, W) b' P- j$ i& r0 t4 R
# q% h5 h$ Q" h    他不同意周大夫的分析,尤其不能同意脑袋里的病灶是“炎症”的说法。那个促使周良辅大夫改变看法的波谱检查结果,在他看来,不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新证据,也不能改变原来的结论――“恶性肿瘤”。
) w& h+ e( a& R+ z- a7 U: o1 Y; z$ X( u+ w1 H: W$ x7 ~7 Z
    不过,考虑到几周来我的病情进展缓慢,他又补充说:“恶性程度较低,在2-3度之间。”
/ u( W9 o2 Z3 L4 l
. x4 i) [0 z7 O& c. v* N" W" ~    在这一点上,他和大多数专家不谋而合。与众不同的是,他格外看重我的左肺上叶的病灶。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医生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我的脑部病灶,只有他对我的左肺表现出强烈担忧。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相当有预见性的警告。可在当时,我对肺部病变没有任何感觉,颅内病灶带来的全身不适却时刻困扰着我。我的紧张和焦虑全都指向脑袋,完全忽视了黄峰平大夫的警告。5 C: u) U2 Q! Q  G$ `/ ?
' i3 T/ i1 a2 v0 |; F$ n
    黄大夫用一句话结束了那次午间会诊:“最终确诊还是要靠活检。”
0 H0 h* [0 l$ G: ?0 y6 y: A( y' w' D
    仅仅高兴了不到一天,我们再次紧张起来。
% D# y/ [, J/ Z
5 B, h* Y( Z( ?- N    我们开始详细讨论医生的一项新建议――实施脑穿刺手术,取出脑组织检验。不过,很快就放弃了。一想到要在自己丈夫的脑袋上钻个洞,还要把一个钩子插进脑浆里去,晓东就不能忍受:破坏了正常的脑组织怎么办?弄断了脑神经怎么办?会不会带来永久性的后遗症?会不会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又会不会把癌细胞牵扯到别处,留下转移的祸根?就算你知道了脑子里的东西是个什么,又能怎么办?最糟糕的是,即使你让医生把脑壳打开,还是有可能争论不休。
* Q1 m& M4 A8 L- w( I% U/ p& s8 s+ m, n' U" B
    我们曾这样问医生:“做活检就肯定能100%确诊么?”
4 [% U! q# b/ x# O0 p' U3 t) N- k3 Z
# l* M6 Z4 o. }) S! \    “不能肯定。”医生很肯定地说,“即使是活检,也不是没有误诊的可能。”4 k2 n! f/ ^0 @  d7 q/ }2 Z

7 i2 j) R9 T) l. }1 c3 D    (待续。摘自《重生手记》)( @* Z( \( \, S* W8 N. l
didi00200  高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12-10-18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关注
为妈妈祈福  高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2-10-18 1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孤陋寡闻啊,原来已经出版了。在亚马逊网买了一本,已经到手!谢谢楼主介绍这么好的书!
孝子难为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2-10-18 2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susan  初中二年级 发表于 2012-10-19 1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东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11c77d01013yll.html) b2 M6 q8 L, N- Z: T

* g: |5 ?- D8 H& D0 N$ d# }  ^2 G预知死期将至的一个好处—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13)(2012-10-19 08:53:59)转载▼标签: 上帝消失的地平线重生手记包含生命杂谈  6 s2 g7 E$ K- [4 K7 U
    很多病友问我,怎么才能让自己平心静气?或者说怎样才能让自己乐观豁达一点?一直不知该怎么回答。昨晚重读《消失的地平线》,有句话让我忽有所悟。那也是我生病初期做过的事。摘录于此给病友分享:“所有到这里的人首先要回顾自己来此之前的生活……这是达到清心寡欲境界的第一个步骤。”
' L4 e; p4 C6 J( H) Z    现在让我继续自己的故事。
) ?1 Q0 \  P: R. N/ b1 E$ d
# z; [% Y/ N; o  h9 e % {! J# F5 f% k4 _9 k
9 L9 ]- U. Q% |6 t: h
    我的心情被医生的话牵扯着,左右摇晃。在短暂的瞬间燃起希望之光,更多的时候是绝望。我忍不住设想未来岁月:就算四肢瘫痪双目失明,也有勇气活下去,可要是大脑完蛋不能思想,我希望就此了断今生今世。有一天我郑重其事地把这想法告诉晓东,话没说完她已泪如雨下。
0 v: p  f7 T2 h5 P
, Z& w" T1 g; K. _    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我做了该做的事,并且准备为此承担后果,现在只有静静等待。
9 s, p$ S8 t7 b2 T
5 h2 u- N. i1 z' P/ ~" i/ [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空气中飘浮的万物竞发的气息,春天悄悄来到身边。最初的打击过去之后,家里的气氛逐渐平缓,不再那么紧张、压抑和脆弱,笑声也越来越多。我可以奢侈地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后静静地躺在床上,听晓东朗读手机上留下的朋友们的祝福。我们没有顾忌地谈论我的病情,谈论脑子里面瘤子的大小。我们还可以安慰自己,在经过十年分居两地的生活之后,终于可以朝夕相处。
0 P9 t$ c$ V; L# n! c( @5 r. x- n, d
    我的心境渐渐沉静,感到自己虽然失去活力,却获得过去几十年梦寐以求而不能得到的东西:时间和空间。* ]$ s; x: d% W4 c) r! f9 X

- _% e6 I8 {; d0 g是的,现在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了。
- s1 M8 v& h2 T% O; E$ L8 q
! g, t! _9 a3 ]. T: x% N9 R    迄今为止的生命中,我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写作。这行当在本质上来说是寂寞的。在埋头写作的漫长的日日夜夜,我沉浸在这种寂寞里,同时期待着众多读者的共鸣。可是每次真的出现热闹场面时,却又感到格外厌烦。从本性上来说,我喜欢独处,不喜欢呼朋唤友。喜欢清静,不喜欢喧嚣,尤其讨厌不真不假的客套和不咸不淡的应酬。我选择写作这个行当,最原始的动力实在不是心忧天下,也不是为稻梁谋,而是觉得,只有顺应天性才能让自己更加快乐。: A1 y# Z$ {2 b2 H" _: A
# m# e% y  K. U, J
    预知死期将至的一个好处是,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来回看自己已经走过的生命旅程。想到过去岁月中自己的种种经历,觉得很知足。家庭和美,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守住了自己的职业信念,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义笃情深的朋友。未求得应,未富得福。假如明天离开人世,我可以说,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抱怨,没有什么遗憾,也没有什么牵挂。1 s5 N2 e/ x; V: y' A+ |3 V# _

- W7 F9 _$ N0 \    我感谢上帝给了我那么多快乐,同时想象上帝是公平的。他老人家对每个人一定都是平等相待,所以在给予一个人的生命时,不是衡以时间,而是衡以快乐。你拥有的权势越多,你拥有的真诚就越少;你拥有的钱越多,你拥有的情就越少;你拥有的名声越大,你的隐私就越少;你周围簇拥的谄媚者越多,你拥有的朋友就越少。同样,死亡迟早会来的。既然我的生命中已经拥有那么多的快乐,那么我和死神的握手来得早些也就没什么奇怪。
* p) ~2 i/ G- I% h0 q) [- \2 D6 O5 W; l% @+ p, C
    想明白这些,让我心情好了许多。一个朋友来看我那天,我刚刚想明白这些事,由于体验到生命的另一个领域而感到天澄地澈,所有不愉快的经历也都随风散去。" a) r5 z4 ]5 a5 j+ E3 o
) _0 G% U+ U$ a  x
    我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情迎他进门。在昏暗的灯光下,两人相顾无言。他目不转睛地看我一会儿,忽然笑了,说我的气色好得让他感到意外,而我的精神状态更加不像一个癌症患者。
" n% l! g, ^: G% d! ^# p
, M" A- l, q" n  R, [    我也笑了。我知道大多数人探视病人都会说些好听的,例如“气色不错”之类,但我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他的真诚。
! ?" v2 q; g5 t) h7 Y1 H" R; ]
+ T8 ?9 t9 C9 @! G6 o    这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享有很高的声望,可是我对他的尊重并不是由于他的功名,而是他的为人。我由于职业的关系和他相识,以后交往渐多,但并不密切,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和他保持着距离。现在他坐在我面前时,却很像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让我禁不住把自己生命旅程上的最后一点感悟对他说出来。. c7 J9 g: F/ b! U! `) }' u

4 R$ Y: Y% U- r1 C    我告诉他,我感觉到自己虽然刚过五十,可是拥有的快乐却比那些百岁老人还要多!所以,我在内心里有一种很深的感恩之念。只不过想到已经走到生命尽头,再也不能继续写作,不能继续回复读者的来信,还是有些伤感。4 I9 w5 W2 g4 }; N/ ^# h

) C! b2 Q# @: I- S    (待续。摘自《重生手记》,本文有增删。)
* r. {. _8 H7 F" p6 c7 R  C
- q1 w/ A$ A  I' {' ]
* ]+ X" |1 k$ d8 \8 q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